乡村振兴,水利是命脉,农田是根基。近年来,白塔畈镇凉井村锚定“强农田、兴水利”核心目标,以筑牢农业生产根基、激活水利赋能活力、凝聚协同发展合力为抓手,推动农田提质、产业增效、村民增收,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。
强建设,固牢农业“基本盘”。针对辖区4700余亩农田存在的地块零散、灌溉困难等短板,凉井村积极争取项目支持,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,通过土地平整、机耕路铺设,昔日的“巴掌田”被整合为“连片田”,农机通行效率大幅提升,为规模化、机械化种植创造了有利条件。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再提升项目,对塘坝开展维修加固与清淤扩容工作,有效提升蓄水能力,让农田灌溉保障率显著提高,从根本上筑牢了粮食稳产增产的根基。
兴水利,激活产业“新引擎”。以水利建设为支点,撬动产业多元发展,积极配合建成引水灌区工程,成功将梅山水库水源引入辖区内41口塘坝,并将其与灌溉系统串联,构建起“长藤结瓜”式水利网络。在粮食生产上,引入优质稻种,推广绿色种植技术,打造“光慈故里稻花香”品牌,通过电商平台与线下商超同步发力拓宽销路,让“好米卖出好价钱”。在特色产业培育上,创新发展庭院经济,采用“庭院 + 种植”模式,在桃元组种植桃树410棵、茶树132棵、野菊花20亩,既扮靓了乡村庭院,又为村民开辟了增收新路径,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重效益。
聚合力,奏响振兴“同心曲”。凝聚各方力量,由村“两委”牵头组建工作专班,全程跟踪项目推进,高效协调解决土地流转、施工保障等难题。组织党员干部、网格员、志愿者参与水利设施管护,建立定期巡查机制,及时清理塘坝、沟渠杂物,维修破损设施,确保水利设施长效稳定运行。此外,通过邀请上级农技专家开展种植技术培训、向村民宣讲水利建设和产业发展利好等方式,充分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,形成了“干部带头干、群众跟着干”的良好氛围。
如今,凉井村农田水利双轮驱动成效显著,乡村振兴“加速度”不断彰显。下一步,把白塔畈镇凉井村将持续深化农田水利建设与产业融合,进一步优化设施、拓展业态,让农田更丰产、水利更惠民、乡村更振兴。(袁玉琦)